这么大的鱼骨,怎么会呛入1岁宝宝的气管中呢?
近日,我院儿科收治了1岁1个月大的患儿小黄(化名),当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2%,随时有呼吸衰竭等生命危险,情况很不乐观。
据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进食鱼粥后出现呛咳,家人马上给予拍背处理,咳嗽稍微改善,这时大家都以为没事了,谁成想夜里孩子突然出现声嘶、呼吸困难等症状,而且情况迅速加重。家人赶紧带孩子到附近医院就医,但孩子的症状仍未好转。
经当地医院建议,小黄随后转诊至我院儿科。时间就是生命,我院儿科迅速反应,详细分析孩子的病情,从症状、体征及近期有呛咳病史等信息,高度怀疑是“气道异物”,随即完善CT检查。
果然,检查结果和医生们预测的一样,气道重建提示声门下区及气管上端狭窄,管腔内异物存留。由于患儿病情紧急,儿科门诊立刻将孩子收治入院,并开通 “绿色通道”,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手术治疗随即展开。
术前,儿科呼吸专科支气管镜组进一步讨论,考虑气道异物在患儿气道内存留时间较久,不排除出现周围组织肉芽增生,不适宜使用过往常见的异物取出术——可弯曲支气管镜进行气道异物取出,一致同意使用我院近期新开展的全麻下硬质支气管镜气道异物取出新技术将异物取出。
镜下可见气管上段(声门下)处见一白色异物,为一不规则形鱼骨(约0.5cm×1.2cm),异物周围气管粘膜充血肿胀明显,肉芽组织生长,局部见少量黄白色粘脓痰及少量出血。
通过医生们不懈努力,最终用异物钳将尖锐的异物从气管内小心取出。术后观察气管不再出血,随即转送至PICU进行监护和治疗。
气道异物起病十分凶险,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幸运的是,患儿经过儿科呼吸专科支气管镜组的及时救治,最终脱险。3天后小黄顺利出院。
气道异物是造成儿童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
呼吸专科专家表示,儿童气道异物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且1~2岁幼儿为发病高峰,其中男童多见。研究表明,因气道异物发生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为0.66/100,000,是造成儿童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
引发儿童气道异物的原因有哪些?
(1) 牙齿发育不全;
(2) 喉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全;
(3) 咳嗽能力较弱;
(4) 口含物品不良习惯(儿童好奇心);
(5) 进食时哭笑或玩耍;
(6) 家长对危险物品监管不力,如误吸等。
气道异物有哪些分类?
气道异物分类的方法不一。按来源分为内源性异物和外源性异物;按气道阻塞程度分为部分阻塞和完全阻塞异物;亦可按气道异物嵌顿位置、异物性质(如固态、液态、活物)等分类。不同性质的异物可对机体造成不同的损伤。
气道异物应及时诊断、尽早取出!
随着硬质支气管镜及可弯曲支气管镜的广泛应用和介入手段的不断发展,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率已大大提高,但是成功与风险仍并存,我院儿科呼吸介入科医师熟练掌握支气管镜的操作技巧,尽可能规避风险,为更好地救治气道异物儿童而不断努力奋斗。